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41节  (第1/1页)
    ……    信都成为了魏劭狙击迎战的临时战前军事指挥部。    这座城池上空的气氛,一下变得紧张了。    几天之后,民众终于也留意到了仿佛源源不绝的从四方赶赴到了这里的披甲执锐、神色肃穆的将军们。    他们开始忐忑议论,一场新的战争,是否又要到来了。    民众们猜想的并没有错。    李典、李崇、张俭,魏梁……    魏劭麾下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于数日之内,获悉消息,在做好后防留守准备后,从幽州、并州等地应召,陆续火速奔赴到了信都。    大军开始陆续南下,陈兵黄河北岸。    信都的四方城门,从早到晚,即便深更半夜,也不时有流星快马如同闪电似的驰骋出入,递送各种讯报和消息。    信宫前堂的议事大堂里,灯火往往深夜不灭,乃至通宵达旦。    魏劭和他的谋士、将军、辎重、粮草官们,在那里议定对策,商讨方略。    对于这场大战,他们早已经有过准备。    是以虽然气氛紧张,但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    只是魏劭一下就变得忙碌异常。    白天小乔不可能再看到他。    晚上他也总是回的很晚。    有时已是凌晨,他睡下去没片刻,也会被突然传来的一个关于黄河前线的新的消息给叫走。    半个月后,十一月底的这一天,魏劭最后定下了应战之策。    以黄河北的黎阳渡为大战本营,建寨扎栅,高唐、范津两地,建犄角之势,西南两百里外的黄池为粮草库,构防线严阵以待,狙击幸逊大军于黄河北岸,决一大战。    三天后,他将离开信都,率大军发往黎阳。    也是在同一天,小乔收到了来自徐夫人的一封信。    徐夫人的信很简单,只有一句话。    她说:代祖母为劭儿送战。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明天中午。^_^    第133章    魏劭今兵马四十万。    北方由西向东,漫长数千公里的边境防线之上,军镇林立,布了他将近十万的兵马。    汉室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但隔着桑干河与汉人南北对望的异族匈奴人,却进入了这百年以来最为强盛的一个黄金时代。    大单于伊邪莫如今虽然老了,几个儿子相互竞逐,暗流涌动,甚至,魏家铁骑的马蹄也曾一度践踏过王庭的草原,但是魏劭心里却十分清楚,这个和自己祖父同时代而崛起的北方异族大单于,是他生平所遇过的屈指可数的杰出军事统帅之一。    在这个大单于统治的几十年间,匈奴人口大量增长,骑兵也从魏劭祖父时代的不足十万,扩展到了如今的号称三十万。    要知道战马珍贵。    从某种程度来说,一匹战马的价值,远远高于一个士兵。    在南下之势受到魏家遏制的这十年间,匈奴在这个大单于的统领下,往西占了东胡、濊貊、肃慎、楼兰等十余个政权,控大片西域之地,向北征服屈射、鬲昆、薪犁等同为引弓之民的国度。    即便强如今日的魏劭,也不得不承认,匈奴的这个行将老去的大单于,绝对不是自己所能够轻视的敌人。    他从旁人手里夺来的凉州可以丢,并州可以丢,冀州也可以丢。    但幽州,绝对不能有失。    他留下的这部分兵马,是保护北方边境的另一道长城,更是他幽州后方基业的保证。    前方无论发生什么,也绝不能调用。    明日卯正,祭旗过后,他将统领他能够调集的三十万兵马南下,与先锋兵力一道,狙幸逊五十万大军于黄河北岸,决一生死大战。    魏劭心里十分清楚,这将不是一场容易的战争。    幸逊刚愎自大,但实力却不容小觑,又挟去岁击败袁赭的气势,此番北上,必定气势汹汹。    但他丝毫不觉畏惧。    相反,从得知幸逊称帝,欲发兵北上征讨自己的那一刻起,他身体血管里的血液便加速流动,乃至热血沸腾。    他感到了因战争而带来的一种可谓空前的兴奋。    和他过去多年以来所经历过的那些大小战事不同。    此次是他首次与中原最强大对手之一之间的首场对决。    六合风云,开阖叱咤。尧舜功业,巍巍荡荡。九州大势,就此将开始新的一页篇章。    纲目已部署完毕,只等明早祭旗开拔。    公孙羊卫权等人,此刻还在议事堂里,最后紧张地核对着粮草监运、口令启节等看似琐碎,实则不容有失的诸多繁杂细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