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十六章 心知  (第2/2页)
岐兰看完信,莞尔一笑,静默了一刻,起身把信收起来。    拉开书橱的一格抽屉,其中有一本中等厚度的簿子,是上次她笑言吴勉没有送过她礼物之后,吴勉隔了几天送来的。    簿子是吴勉去书斋找了澄心堂纸,自己裁了,亲手拿针线钉了,做成了送给她的。    封面是吴勉写的一列字:“歧路有幽兰”。扉页上是几笔兰花,亦是吴勉的亲笔,仿了郑烨的,简而雅。    汪岐兰当时见了心喜,一直放着未用。    此时见了,想了想,拿起簿子,准备将信夹入其中。    指间滑过坚洁光润的纸张,在某一页停下。    汪岐兰将信塞进页间缝隙处,无意间瞥见一列细小如蚁的字,藏在缝线旁,不仔细看不能发现。    是什么?汪岐兰疑问着将簿子拿至窗旁。    金色的初冬阳光透过窗棂将那列字照的清晰而明确——“惟愿我心知”。    “歧路有幽兰,惟愿我心知。”    汪岐兰怔怔。    那夜吴勉说:“兰娘,你我的婚约终是假的,若我亦不喜攀附高门大户,遇不到你所谓的好姻缘,一直到三年后,甚至一直一直下去,你待如何?”    那时她没有回答,是吴勉往后退让了。    原来,那夜之前,吴勉已经在簿子里小心翼翼的埋下了他想说的话。    可是,那夜之后,这句话怕已灰飞烟灭。    汪岐兰望了那列字许久,思绪如同阳光中纷飞的尘粒,杂乱无序。    良久,汪岐兰用信封挡住那列字,合上簿子,放回至抽屉。    抽屉关上,簿子和信封都被封入了黑暗中。    ……    南京。    参加完秋闱的秀才们趁着未放榜的间隙,各忙各事,各有各态。    有忙着拜访名士、官员,寻机穿插各类应酬往来,提前铺设人脉的;    有十年寒窗一夕解放,流连南京繁华光景,徜徉不知归途的;    有拜遍南京各个寺庙、各个道观,逢仙跪仙,见佛求佛的;    有整天忐忑、惴惴不安、坐卧行走惶惶不已的……    吴勉也很忙,在最初几天游了几处景点、吃了几处美食之后,吴勉便发现了好去处。    此刻,他就在一家旧书斋里,蹲在角落,捧着一本发黄破旧的《黄帝针灸甲乙经》,小心翼翼的翻阅着,如获至宝。    南京为六朝古都,文脉深厚,书斋林立,比起扬州,书籍品类更全,版本更多,更易遇着古籍善本。    吴勉进了书斋,如熊入蜜罐。每进一家,便不察时间流走,往往废寝忘食,若不是徐淮秀和青山每到饭点及时将他拖出书斋,估计吴勉便种在书斋里了。    几日下来,吴勉收获不小,陆陆续续收进不少书,转眼把一个大箱都塞满了。    徐淮秀翻看了一下,《伤寒六书》、《脉经》、《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怎么都是医书啊?”,徐淮秀不解的问道。    “哎,小心,别弄坏了!”吴勉刚在录入书目,见徐淮秀正在翻书,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