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禁止恋爱(校园h 1v1)_焦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焦灼 (第1/1页)

    下午两点,梅城天气终于晴朗起来,阳光穿过低空云层,晕出淡淡一层。

    球场东侧的2号场地与8号场地只隔了两层铁网与一条灰色混凝土通道,站在8号场地南边看台上,一侧斜下就能扫见许琳舟所在的比赛位置。

    谢惟背着电脑包坐在角落靠栏处,腿上平摊着一台轻薄笔电,屏幕上是8号场地两位潜在对手昨日做的数据分析。

    他对照着自己的结论观战,但每隔叁分钟,视线都会忍不住抬起,越过通道朝二号场地方向望去。

    他能感受到那边的节奏——明明阳光温吞,2号场地却仿佛处于风口浪尖。

    “这一次的对手不好打啊。”谢惟喃喃。

    许琳舟在开场前擦了把额角的汗,对面那个名叫宋韵的选手,和她同样是高二,却完全不像个初赛新手。

    第一局开打没几球她就意识到:这家伙不是力量型,而是典型的“破节奏型”。落点极刁,手腕近乎变态到,每隔一个球就带着变线。

    偏偏旋转还很强,她明明已经做好判断准备起跳抽击,结果一不留神球就滑到了她意想不到的位置。

    还有是宋韵发球——发力并不重,很有“飘浮感”,仿佛无声落叶,一触即弹。许琳舟试图用标准回击,但每次角度都被压偏。

    更可怕的是,宋韵似乎擅长把自己“打得不显眼”:她的出手看起来永远不算强势,但极稳定,总能把节奏拉回中线,再趁你稍微贪角度时反向切斜,令人烦躁至极。

    第叁局中段,许琳舟开始主动尝试上网,但宋韵反手高吊、切边线小斜角几次迫使她急停急退,两次脚步未稳回球下网。

    场边风轻,却像某种无形的牵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她捏着球拍,咬住下唇。肌肉记忆告诉她,不能硬刚。这种选手就是一张柔韧极致的网,你越用力,她越轻巧卸掉。

    此刻,谢惟那边笔电的数据流正慢慢停驻。他闭合电脑,扶着护栏轻轻站起,目光仍然不动声色,却频频侧耳听着2号场地传来的抽球与裁判哨声。

    他的眼神像极了静观棋局的棋手,手背搭在栏杆,食指轻敲膝头五下,像是在等待节奏重启。

    “她今天应该会拉满体力。”他说,低声,像自语,“能不能接住,就看临场反应。”

    第七局结束后,许琳舟仿佛终于把节奏拖进了自己熟悉的节拍线,她抓住一次变线空档,一记正手抽射穿透宋韵左腰侧,那是整场至此最干脆的一分。

    她没有笑,只抿着嘴角,把拍子横着搭上肩,目光冷冽。对面宋韵也没表现出懊悔,只迅速走回底线,拍子在指缝转了一圈,整个人依旧稳若钟摆。

    难缠得要命,许琳舟越来越头。

    但也正因如此,有点爽。

    阳光缓缓向西滑落,2号场地在傍晚微暖的光影里,成了一块单独存在的时间岛屿。

    这一战,比他们原先设想中更加绵长,几乎每一盘都被拖进抢七,而场上的两人,却依旧像弓满之弦,僵持不退。

    最后一盘的第八局结束后,是4:4平。许琳舟拿下那局后返回休息椅,一屁股坐下,喉头咕咚咽下那一口水,全身像刚刚从水中捞出来似的。

    宋韵也在她对角落落坐,眉毛里全是冷意,不像失落,更像某种磨炼耐性的静心仪式。两人谁也没低头,她们的目光在一抬一望之间正面交锋了数秒,不闪不避。

    铁丝围栏外,观众席上人越来越多。因为其他场地比赛早已全部结束,有点晋16强,有很多梦想就此终止。输掉的人、大部分男队员、教练、甚至还未上场的种子选手,也都陆续围聚在2号看台附近。

    赵筠靠在栏杆边没有说话,小巧清冷的脸埋在帽檐下,只眨着眼看那场胶着到几乎不让人呼吸的比赛。

    李芮溪跟杨炽挤在第二层靠边的位置,一脸吃惊地回头说:“这节奏真是打疯了啊……那谁的正拍变化,这反应快得离谱。”

    “舟舟也是挺住了。”杨炽忍不住往前探身,“不过她今天反应有点慢热,一开始还以为是累了……”

    而谢惟,他站在人群略靠后的地方,背倚墙体,两臂抱胸,但肩胛肌微微鼓起,很明显地带着一点紧张。

    他的目光全神贯注,尤其是许琳舟突然起拍向斜侧步步压近的时候,那股攻击性的美,在风与汗与皮肤贴合下被无限放大。

    球拍声仿佛和他心跳重合起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