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皇帝兵临城下!  (第1/2页)
    陈钊俊是南方人,是最南边的南方人,岭南地区。    岭南的广南东路在宋朝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当官员们犯错了,皇帝要重重惩罚这些官员,就会将他们流放到岭南去。    陈钊俊在两年前从岭南的潮州地区北上谋生,到了京畿路,恰逢新军招募,人生地不熟的他,脑子一热就去报了名,并且还被录取了。    因为能吃苦,训练的时候无论多么艰苦,都一声不吭完成任务,被上级军官看中,推荐进入火器营。    在火器营的考核中拿下了第三名,成为一名都头。    算是大宋火器营第一批军官,这种新的兵种是属于羽林军特有的,皇帝最重视的。    陈钊俊心中也颇为自豪,自进入火器营后,更加勤苦训练。    他的目标是在现在的十个都头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宋火器营第一个指挥使。    即便是大雪天,他依然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在勤加练习这单调乏味的射击训练。    风雪天很影响射击,这场冬天才开始不久,西北还有漫长的风雪。    作为最南边的人,从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适应,再开始摸索风雪中击中目标的方式,陈钊俊也证明自己的实力。    今日完成了最后的练习,整个秦州城已经告诉运转起来。    大量的军队在城外集合。    骑兵、步兵、弓箭手,还有炮手,火枪手等等。    他们分别着不同的甲胄,身姿挺直站在自己的队伍里。    风已经住了,但雪却为停。    秦州城外的宋军一望无际,旌旗蔽空,刀枪如林。    到处都是都头(百夫长)在整理队伍的声音,此起彼伏。    从高空俯瞰,下面原本零散的队伍正在快速形成一块块方阵。    宋军军容鼎盛,他们部换上了最新的铠甲,配上了最好的斩马刀、弓弩、护盾,连里面的衣裳都换上了保暖的。    用赵桓的财务大臣周朝的话来说,这一次伐夏,大宋将这三年的收入部掏出来了,将所有新造出来的武器部搬运出来了。    皇帝对灭夏的决心无人能当。    事实上,帝国元帅种师道也在帝事学院的一次课程上说过。    伐夏之战,看似大宋与西北夏国之间的战争,其实是大宋与金国之间的较量。    夏国的目的很明显:要钱!    真正的作俑者完颜晟一直在旁边观望,一旦宋军陷入了西北战事无法自拔,导致整体格局的变化,必然影响到金国朝堂的政治风向。    所以,皇帝必须以雷霆之势,速战速决!    早在吴玠击溃夏国右路军之前,永兴军路的统帅姚平仲已经接到皇帝命令,出兵征伐夏国左路军,以防夏国的左路军绕道突袭。    赵桓身着甲胄,骑着一匹高大的骏马,种师道在他左边,王奎安在右边。    还有精兵强将守护左右。    不多时,各将领前来。    众将道:“启禀陛下,已经准备完毕!”    赵桓拔出腰间的佩刀举起来,传令兵开始挥舞旗帜,战鼓声瞬间爆发出来。    这支二十万大军开始向前挺进。    他们的目标是横穿泾原路,抵达庆州,灭掉庆州的李察哥,攻下环州城,将大宋境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