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8章 定案  (第2/2页)
是这一次的辽王之乱,本质都是商人与官员结合之后的结果。    日益膨胀的权力,以及空前的财富,正在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    巨大的诱惑,让朝廷上下无数官员与商人牵扯不清,在辽王之乱中或多或少有影子。    就说三司使周朝,中枢要臣,公然表示朝中有奸逆,辽王是匡扶国本,功在社稷。    这样的言论,在赵桓不在的时候,颇有威慑力,毕竟他有一大批支持者。    但现在皇帝已经回来,辽王已经被定义为叛乱。    这样的言论,则被他的对手掐住了要害。    这些时日,弹劾周朝的奏疏,比七月的暴雨还有凶猛。    督察院的人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江浙、福建、京东各路的转运使,都有暗中对辽王有粮草支持。    一时间,朝堂上风急浪高。    京城与周相公有来往的权贵富商,一时间都纷纷避让。    还没有完,刘彦宗继续奏疏弹劾户部侍郎、户部郎中等三司各个要害官员。    一时间,朝野震荡。    原本打算对虞允文进行调查一事往后推辞。    看完刘彦宗所有的奏疏,赵桓得出了一个结论:刘彦宗这个政治投机者,想要在朝廷上下安插自己的人。    从他推荐赵构上位,将虞允文拉下来开始,已经表明他在钻动荡时机的空子。    不过赵桓暂时不打算动他。    几日之后,赵桓将赵谌案交由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司会审。    这让大臣们看到了皇帝的态度,按理说辽王是皇帝的亲子,由皇城司秘密审查会更好一些,毕竟天家颜面。    但偏偏就采取了公审,皇帝此举明显是要昭告天下。    一个月之后,辽王公审结果出来了。    很快,皇帝的批文也出来了:赐自缢,辽王子嗣贬为庶人。    此案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三司使周朝被立案调查。    三日后,被判有罪,自缢。    周朝的罪名包括私通辽王,包括克扣铁道司饷银。    如此这般,对虞允文的案件则被迫重新提交审查。    这是刘彦宗没有料到的局面,显然,这也是皇帝在背后的意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朝对刘彦宗和赵构并没有什么威胁,真正最大的威胁是虞允文。    最近一段时间,督察院一边收集周朝党羽的罪证,一边开始秘密搜罗虞允文的黑料。    企图在这一次的政治动荡中,将虞允文彻底赶出京师。    但刘彦宗很快震惊的发现,御史台的何也开始弹劾他这个督察院御司使了。    以诬陷忠良,擅弄权柄的名义弹劾他。    刘彦宗这才意识到,大宋朝堂上的局面,都还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所谓的制衡,真是一环扣一环。    刘彦宗不得不撤掉关于对虞允文所有的调查,来换回自我的平安。    果然,御史台的人也很快消停下来。    总体来说,这一次的案件牵扯的官员之广,震动了朝野。    从东南几大地方的转运使,到漕运,到铁道司,再到中原的一些知府,都有牵扯进来。    有人开始担忧了,这样下去,会造成权力的真空,对行政体系是一种空前的破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